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山西省价格监测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13:47:57  浏览:889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西省价格监测办法

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11号



《山西省价格监测办法》已经2007年8月22日省人民政府第11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长 于幼军

二○○七年八月三十日



山西省价格监测办法



第一条 为科学、有效组织价格监测工作,保障价格监测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发挥价格监测在宏观经济调控和价格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价格监测,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动情况进行跟踪、采集、分析、预测和公布的活动。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价格监测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价格监测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所属的价格监测机构负责本办法的具体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价格主管部门做好价格监测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价格监测网络,组织开展价格监测工作。

价格监测工作经费,可以申请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价格监测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经考核取得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颁发的价格监测调查证后,方可从事价格监测工作。

价格监测工作人员从事价格监测、调查工作时,应当出示价格监测调查证。

第七条 价格监测以定点监测和周期性监测为基础,结合专项调查、临时性调查、非定点监测等方式,收集、整理价格监测资料,对重要商品、服务价格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变化趋势。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监测报告制度。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根据全省统一的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和其他有关规定,确定本行政区域内价格监测地区和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并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和价格监测工作的需要,确定补充的价格监测项目和标准。

第九条 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固定经营场所和一定经营规模,其价格能够反映当地的同类商品或者服务价格水平;

(二)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市场信誉良好;

(三)具备价格数据归集、传送手段;

(四)符合价格监测报告制度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为确定的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发放证书或者标志牌。

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因生产、经营品种调整以及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准确提供价格监测资料的,应当及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报告。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确认后,应当及时进行调整。

对不再承担价格定点监测工作的单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收回价格监测定点单位证书或者标志牌。

第十一条 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建立健全价格监测的内部管理制度;

(二)向价格主管部门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价格监测资料;

(三)接受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

价格监测定点单位报送的价格监测资料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虚报、瞒报、迟报、拒报。

非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和个人有义务配合价格监测调查工作。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对价格监测定点单位报送的价格监测资料进行审查、核实,确保价格监测资料真实、准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及时报送本行政区域价格监测报告和价格形势分析报告,反映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以及价格政策执行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对价格监测定点单位给予适当补助。

价格监测定点单位报送价格监测资料及时、准确、全面,并且成绩突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价格监测预警制度。

本行政区域内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以及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剧烈波动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启动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报告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政策建议。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内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监测、预测信息。属于国家机密、商业秘密的,不得对外公布。

价格监测资料不得用于政府宏观调控和价格管理工作以外的其他任何目的。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价格监测定点单位虚报、瞒报、拒报价格监测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处以1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及其价格监测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在价格监测工作中泄露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者将价格监测资料用于国家宏观调控和价格管理工作以外目的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委托价格监测机构行使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古案今谈谈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未予


  两千多年前庄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菸?隆?臀胖??肼蚱浞桨俳稹>圩宥?痹唬骸?沂朗牢??荩?还??穑唤褚怀??骷及俳穑?胗胫?!?偷弥??运滴馔酢T接心眩?馔跏怪????朐饺怂?剑?蟀茉饺耍?训囟?庵?D懿还晔忠灰玻?蛞苑猓?虿幻庥??荩?蛩?弥?煲病!?br>   篇幅不长,现译文如下:“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这恐怕是中国最早的一个关于知识产权的案例了。讲完故事,庄子没有忘记加上自己的看法——同样的药方,仅仅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方法,使得通过药方所得到的财富也不相同。在感叹我们祖先睿智的哲学思想的同时,我们再次从古人那里体会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一词英文表达是“Intellectual property”,我国译作“知识产权”。
  郑成思先生给出的定义是:“知识产权指的是人们可以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依法享有的专利权利”。国内多数学者也将知识产权定性为“一种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但也有学者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更是一种商业手段。笔者更倾向于后者。
  拥有知识产权就是拥有一种财产,一种财富,一种可以让自己长足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商业手段。有人说,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当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并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起,构成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三大支柱。此话不假,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资料,各国之间通过以专利技术为主的许可贸易方式成交的贸易额,1965年为20亿美元,1975年为110亿美元,1985年为500亿美元,到1995年,进一步增加到2500亿美元。技术贸易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同期一般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在一些国家的对外贸易中,专利等知识产权贸易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以美国为例,20世纪50年代,其出口商品对知识产权的依赖度仅为10%,90年代这一数字迅速上升到50%,现在已经达到65%。1999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为2676亿美元,但其知识产权贸易不仅有250亿美元的顺差,而且出口额还超过了飞机等传统出口产品,达到了370亿美元。
  很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这一商业手段熟练运用于商业竞争当中。“白家粉丝”商标在欧盟地区和德国,被白家食品在德国的三个代理商之一欧凯公司抢注。此前,欧凯还在欧盟或德国抢注了国内几家著名食品企业的商标,包括北京“王致和”、安徽“恰恰”、贵州“老干妈”、河北“今麦郎”、四川“郫县豆瓣” ,中国驰名商标“海信”在德国遭到博世—西门子公司抢注……太多的案例,太多的教训警示我们——知识产权的保护必须高度重视。正如王瑜律师所说:“当我们的著名企业正豪言国际化时,却发现自己的产品无法进入国际市场,他们的商标已经被抢注;当我们DVD制造业为占到世界分额多少百分额而喜悦时,突然有人找上门来收钱,说我们侵犯了他们的专利,结果我们的企业却在为他人做嫁衣裳。将你的商标注而不用,微小的注册费用,却可以将你阻止在这个市场之外,轻而易举地排斥了你这个竞争对手。先让你使用他们的专利技术,等你长大了,再来收拾你,这种‘放水养鱼’的策略,正大肆将我国的企业依靠低廉的人工费而辛苦积攒的利润收为其囊中……”。
  近年来,中国人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很多专家学者都作出巨大的贡献,我国政府更是把知识产权工作提高到了战略高度,这也使得知识产权立法工作取得进展,相关制度日臻完善。在法律上,我国对知识产权侵犯的打击是严厉的,然而尽管如此,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这也从反面证明了知识产权的财产属性。
  2009年4月23日,德国慕尼黑高等法院终于对王致和诉欧凯公司商标侵权一案做出终审判决,宣布“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案”——王致和诉德国欧凯公司抢注商标一案,以王致和终审胜诉落幕。这次海外维权的胜利给我们带来欣慰,也带来信心。只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企业在发现商标侵权后选择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甚至海外维权有何不可?

  因此,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财产,保护自己已拥有的和将拥有的财富。究竟是要得到眼前“百金”之利,还是要“裂地受封”长远发展,这应是企业决策者们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暂行)

国家林业局


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暂行)
国家林业局
林策发(2001)88号



一、为了推进林业分类经营,加强对国家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根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认定国家公益林遵守本办法。
三、公益林是指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的防护林、特种用途林。
国家公益林是指依照《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的规定,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公益林。
四、国家公益林具体划定范围包括:
(一)江河源头。流程500公里以上河流干流、一级支流源头20公里以内汇水区,流程1000公里以上河流二级支流源头10公里以内汇水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二)江河干流,一、二级支流两岸。流程500公里以上河流的干流、一级支流,两岸自然地形的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2000米以内;流程1000公里以上河流的二级支流,两岸自然地形的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米以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三)重要湖泊和库容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米范围内森林、林木和林地;
(四)沿海岸线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米以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五)干旱荒漠化严重地区的天然林和郁闭度0.2以上的沙生灌丛植被、沙漠地区的绿洲人工生态防护林及周围2公里以内地段的大型防风固沙林基干林带;
(六)雪线以下500米及冰川外围2公里以内地段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七)山体坡度在36度以上土层瘠薄、岩石裸露、森林采伐后难以更新或森林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八)国铁、国道(含高速公路)、国防公路两旁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米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九)沿国境线20公里范围内及国防军事禁区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十)国务院批准的自然与人文遗产地和具有特殊保护意义地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十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它有重点保护一级、二级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十二)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禁伐天然林。
五、划定国家公益林必须签定现场界定书。现场界定书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乡级林业站负责该片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人员、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现场界定并签字确认。
六、县级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应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申报国家公益林。
(一)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县级森林分类区划工作方案》;
(二)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的图表材料;
(三)森林分类区划界定质量检查报告;
(四)经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林业主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盖章认可的现场界定书;
(五)经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评审验收的认可意见。
七、国家公益林首先由县或县级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为单位向省级人民政府提出,再由省级人民政府分批向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申报;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由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向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申报。
八、省级人民政府和重点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应向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材料一式10份。
申报材料由文字材料和统计表(附后)组成。文字材料包括:
(一)申请列为国家公益林的函;
(二)国家公益林划分结果的详细说明;
(三)省级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成果报告;
(四)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成果评审验收意见。
九、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收到第八条规定报送的申报材料后,应在六个月内提出审核意见。
十、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的审核,采取材料审核和现场审核的方法进行。
(一)材料审核。材料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林业分类经营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并进行初审。
(二)现场审核。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派遣工作组进行抽查审核。
随机抽查面积不低于申报国家公益林总面积的1%。
(三)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林业分类经营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报局审议。
(四)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国家公益林,报由国务院批准。
十一、国家公益林经国务院批准后,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由当地人民政府对国家公益林立碑公示并在林权证上进行林种登记。
十二、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十三、本办法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国家公益林面积统计申报表
统计单位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 单位: 公顷
------------------------------------------------
| | |林|公|公|国|国| 重点公益林 |
| | |业|益|益|家|家|-----------------------------|
| | |用|林|林|公|公| 防护林 | 特种用途林 |
| | |地|面|占|益|益|-------------|---------------|
| | |面|积|林|林|林|面|水|水|防|农|护|护|面|国|实|母|环|风|名|自|
|权| |积| |业|面|占|积|源|土|风|田|岸|路|积|防|验|树|境|景|胜|然|
| | | | |用|积|公|合|涵|保|固|牧|林|林|合|林|林|林|保|林|古|保|
| |地 类| | |地| |益|计|养|持|沙|场| | |计| | | |护| |迹|护|
| | | | |比| |林| |林|林|林|防| | | | | | |林| |和|区|
|属| | | |重| |比| | | | |护| | | | | | | | |革|林|
| | | | |%| |重| | | | |林| | | | | | | | |命| |
| | | | | | |%| | | | | | | | | | | | | |纪| |
| | | | | | | | | | | | | | | | | | | | |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林| |
|-|----|-|-|-|-|-|-|-|-|-|-|-|-|-|-|-|-|-|-|-|-|
| |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林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疏林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灌木林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未成林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宜林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苗圃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林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疏林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灌木林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未成林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宜林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苗圃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林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集|疏林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灌木林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体|未成林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宜林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苗圃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制表人______ 制表日期: 年 月 日 审核人______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
一般公益林 |
-----------------------------|
防护林 | 特种用途林 |
-------------|---------------|
面|水|水|防|农|护|护|面|国|实|母|环|风|名|自|
积|源|土|风|田|岸|路|积|防|验|树|境|景|胜|然|
合|涵|保|固|牧|林|林|合|林|林|林|保|林|古|保|
计|养|持|沙|场| | |计| | | |护| |迹|护|
|林|林|林|防| | | | | | |林| |和|区|
| | | |护| | | | | | | | |革|林|
| | | |林| | | | | | | | |命| |
| | | | | | | | | | | | |纪| |
| | | | | | | | | | | | |念| |
| | | | | | | | | | | | |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1年3月9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